发布于 

读《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》

数字化转型应该很多人都听过,但如果你做过 ToB 软件,听得更多的是信息化,那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什么关系呢?

下面用一个小例子来说说我的理解。

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,平时测验、考试的试卷,都是人工在刻板上进行刻写题目,然后用油墨进行印刷,这就是最原始的纸质化办公。

后来条件好了,有了电脑,老师可以在 Word 中进行试题的编辑,复印多份,给整个班的学生使用,这就是电子化。

每一份试卷都让老师人工编辑,还是效率太低,这时采购一套系统,可以自动生成试题,连接打印机进行打印,或者在线做题,这就是信息化。

再进一步,将在线答题的结果数据,进行统计分析,知道每个人的薄弱点,可以有针对性进行辅导,了解什么类型的题普遍易错,可以优化后续的教学方案,这就是数字化。

我们常见的信息化不会改变企业的流程,但可以提高效率(上面例子中自动化出题代替人工);而数字化对企业的商业模式,流程起到指引作用(上面例子中对数据分析后的后续动作),这是一种管理经营的思维模式,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。

当然了,上面只是一个例子,真正的数字化并非如此简单。但有一本书把数字化转型的本质、方法论、实践讲得非常清楚,那就是《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》。

互联网企业已经从增量进入到了存量阶段,需要找到新的突破;传统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想要能很好地存活,也需要寻找新的方向。或许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一条不错的出路。这本书是华为对过去自己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总结,我们可以结合自己企业的业务、流程等,从中获取宝贵经验,少走弯路。

全书分为认知篇、方法篇、实践篇和平台篇四个大的板块:

  • 认知篇: 首先是讲述为啥要进行数字化转型,重点突出了数据是核心要素,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来进一步识别客户的需求,找到新的机会。提出一套方法、四类场景和三个平台能力的转型框架,从转型底层支撑、业务重构进行全面讲解。
  • 方法篇
    • 首先是要进行转型的规划,总结下来就是三阶十二步法,先要描绘数字化的愿景,再进行架构的设计,最后定落地方式,包括识别关键点、应该做哪些项目、以及项目的优先级;
    •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用产品思维来管理 IT,对比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,并提到如何从各个阶段进行进行转化;
  • 实践篇: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业务的重构,书中从业务运作模式、交易、运营、办公等全面介绍华为在这些方面是如何去做的。
  • 平台篇: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有底层的支撑,比如数据本身、数据平台、和企业在进行变革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需要的解决方法,这些在平台平台篇都会涉及到。

现在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 IT 系统,互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,IT 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也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,业务部门嫌 IT 不懂业务,IT 则吐槽业务部门需求变化快。

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IT 系统不再是固化流程的工具,业务的任何需求变化都需要 IT 系统能够快速响应,传统的方式响应速度慢,成本高,而零代码平台正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。

Forrester 和 Gartner 数据称,预计到2023年,全球会有超过 50% 的大中型企业将把低代码应用平台作为其主要战略应用平台之一。预计到 2024 年,低代码产生的应用程序将占市场总体应用程序的 65% 以上。

零代码平台在功能上应该如何规划和演进?应该怎样更好地支持业务落地?

我们以前都是根据客户的功能性的反馈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市场的分析,那么学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,会给更好地完善零代码产品带来新的思路,比如:

  • 是不是可以增加数据处理的引擎?
  • 是不是可以跟市面上主流的数据平台提供内置集成?
  • 在易用性上是不是要考虑到不怎么了解技术的业务人员?

最后想说的是,不管是甲方企业的管理人员,还是软件公司的管理、技术人员都可以看看本书,肯定会有所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