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于 

敏捷下的需求和代码分支管理

在去年的一篇文章《在团队中使用GitLab中的Merge Request工作模式》中简单介绍了下Git的几种模式和在团队中使用的Merge Request的模式。文章的结尾也抛出了几个问题:

  • 如果系统上线后有紧急bug需要处理,这个流程应该怎样去调整?
  • 每个任务都在单独分支并行开发,这时如果A和B都依赖C开发的一个模块,应该怎么解决?
  • 理论上Issue管理员和开发人员都可以进行创建,什么样的Issue可以有开发人员来创建?

现在团队的管理方式有了些调整,也可以顺便解答下上面的几个问题。Git也好,Tapd也罢,都是些辅助工具,目的永远都是:怎样持续交付高质量的产品。100个团队可能有100种不同的落地的方法,我们也在不停的探索,改进,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在上篇《敏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》中提及到了团队现在在使用腾讯的Tapd,虽然是阉割版,但也够用。下面说说落地后的需求管理方法和分支使用的调整。

整体计划

将全年的整体开发计划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,第一阶段可以拆解的比较细,从需求到具体的任务项,指派到具体的人。第二三阶段可以只列出相关的需求点,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很多,有的需求到临近会有调整,有的需求需要进行更近一步的讨论。

我的计划是使用OmniPlan工具来完成,目前发现的Mac中最好用的项目计划管理工具了,使用OmniPlan来做整体计划是因为需要向领导汇报。在OmniPlan中,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:

1、需求分为两级,第一级为需求点,第二级就是具体的任务项,可以指派到具体开发人员,这么做是便于后面将计划拆解成小的迭代记录在Tapd中;
2、计划中的需求点尽量不要跨周,如果有一些大的需求预估周期较长,就需要将大的需求点进行拆解,这是因为要在每一个迭代中可以交付完整的功能。

n从计划到迭代

迭代目前是以周为单位,每个迭代必须能够交付完整的功能。整体的计划就像是一个大的需求池,每周从池子里拿出对应的需求记录到Tapd的迭代需求中,在Tapd的需求中会写明业务背景、实现方式(包括一些原型图)、验证点等。

每个迭代中的需求也不完全是按照之前的计划,计划是在事前设置的目标,是随时拥抱变化的,所以每周的迭代中,可能会有新增需求,也有可能会将某些需求移动到下一个迭代,还有些需求可能随着市场的变化会演化成一些其他的需求点,这些都属正常现象。

分支管理

现在的任务管理模式和之前Merge Request最大的区别是,现在是以需求为导向,而之前是以任务为导向。

一个迭代由若干个需求组成,每个需求都设置有需求负责人,需求负责人负责在Gitlab中创建IssueMerge Request,每个需求对应一个IssueMerge Request。很多时候一个需求会由多个开发人员共同完成,多个人员在同一个分支下协同工作。

管理员负责在Tapd中进行需求、迭代的管理,需求负责人负责Gitlab上的操作,并通知该需求的参与人员应该使用哪个分支进行开发,最终由管理员进行代码的合并。

新的方式会遵循以下的一些规则:

1、master为稳定的发布分支;
2、在开始一个新的迭代前,以master分支为基础创建一个迭代分支,此迭代中的Merge Reqeust以迭代分支来创建;
3、在一个迭代周期内完成的需求,合并到迭代分支进行提测;
4、迭代结束,将迭代分支合并到master分支进行发布;
5、有紧急bug需要处理,以mater分支创建bug分支,修改测试通过后合并到master分支进行发布,并且将master分支反向合并到迭代分支。

总结

对于敏捷,每个团队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,可以个性化,但一定要在敏捷原则的指引下前行,下面是敏捷开发宣言提出的十二条原则:

1、通过早期和持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,实现客户满意度。
2、欢迎不断变化的需求,即使是在项目开发的后期。要善于利用需求变更,帮助客户获得竞争优势。
3、不断交付可用的软件,周期通常是几周,越短越好。
4、项目过程中,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必须在一起工作。
5、项目必须围绕那些有内在动力的个人而建立,他们应该受到信任。
6、面对面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。
7、可用性是衡量进度的主要指标。
8、提倡可持续的开发,保持稳定的进展速度。
9、不断关注技术是否优秀,设计是否良好。
10、简单性至关重要,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。
11、最好的架构、要求和设计,来自团队内部自发的认识。
12、团队要定期反思如何更有效,并相应地进行调整。

对于Git,为了保持简单,目前仅用了最基本的功能,只是在分支的管理上做优化和调整。像cherry-pickstash等相对高级的功能也在学习和探索中,没准哪天能派上用场了。